跟孩子對話的純粹

這幾天不知道怎麼了,可能是水喝太少,或是睡眠不足,我的嘴巴又破了幾個洞,所以講話有點大舌頭,就是那種你聽到你朋友說:「偶今天器採葡萄的俗候啊...」你一定會大方地打斷他說話,然後模仿和吐槽他說話的樣子:「偶今天採葡萄的俗候喔?阿你素要嘔去哪裡?」 講話雖然深受生理上的影響,但為了維持上課品質,所以我還是先打預防針,跟今天要上課的學生說:「偶今天講話會怪怪的,因為偶嘴巴破洞,所以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,隨時可以發問。」 一位可愛又真誠的學生馬上在螢幕的另一端舉起小手,嘴唇油油的,因為他正在咀嚼美味的晚餐。 :「老師,你這樣喝水的時候不會從下巴漏出來嗎?」 我愣了一下,這什麼意思?為什麼會從下巴漏出來? :「蛤?什麼意素?」 :「老師,因為你說你嘴巴破洞啊!喝水應該就會漏水啊,不然你抬下巴我看一下!」 這時我突然聽懂了,然後瘋狂大笑,原來我的嘴巴破洞和他的嘴巴破洞,是不一樣的概念。 我所謂的嘴巴破洞,其實是口腔裡面受傷(或者說口腔潰瘍?),而他認知的嘴巴破洞,是真的破了一個洞,而所謂的洞,應該會有個出口,他認為那個出口應該在我下巴下方,所以喝水才會從那邊漏出來。(同學,我如果喝水真的會從那邊漏出來,那我現在還能四平八穩的上課,不覺得我已經是耶穌基督了嗎?)